1.广场舞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
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 标准值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如下: 类别 昼间夜间0类50分贝40分贝1类55分贝45分贝2类60分贝50分贝广场舞在居民小区发生的扰民纠纷,都可以打110求助。
某些城市制定的相关广场舞“时段”规定,与上位产生冲突。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为准。
全天时段 ,只要广场舞扰民,即是违法行为。因此,广场舞必须遵纪守法。
广场舞的确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项文化体育活动,特别是在中老年女性当中普及率一直比较高。但一直以来,广场舞活动场地和设施结构性欠缺、噪声扰民、引导扶持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
对此,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就通知强调要加强对广场舞活动的规范管理。结合实际制定人性化、针对性强的广场舞活动管理办法、活动准则或者说文明公约。
积极引导和推动建立广场舞协会等这样一些文化体育社团组织,来鼓励群众自我管理。并且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依法管理、场地管理单位配合、社区居委会或者说业主委员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广场舞活动管理机制。
同时通知当中还强调,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盘活现有场地存量等方式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这样有效避免扰民,并且广泛开展免费发放教学光盘、公益培训、展演展示、原创作品征集评选等这样一些普及的活动,为群众开展广场舞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通知要求,各地要积极推动将广场舞工作纳入当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纳入到当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的工作内容。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综合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的广场舞工作队伍,而且也要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审美品位和健身功能,便于群众接受的广场舞作品,这样实现城乡基层广场舞活动健康、文明、有序开展。
上海:禁止使用带有音置的音响器材。广州:2014年12月30日,已经历经两次审议的《广州市公园条例》(草案修改稿)明确,违反规定音量限制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属于集体活动的,对活动的组织者或乐器、音响器材的携带者,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属于个人活动的,对个人可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此外,在限制时段内(每日13时至15时和22时至次日8时)开展噪音较大活动的,集体活动处罚标准是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个人活动处罚标准则是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杭州:社区人员蹲点监量,或将跳舞居民汇集到学校礼堂、附近公园等地。
长春:聘请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对广场舞噪音进行监控。乌鲁木齐:规定广场舞时间为20时至22时0分,节假日、周末可延长半小时,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开跳。
所有广场活动必须有专人管理音响设备,音量应控制在60分贝之内。三亚:规定晚间广场舞活动时间不超过22时,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
文体局与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全面整顿广场文艺队、健身队,如发现反规定,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收音响。浏阳:规定广场舞时间限定在上午7时以后、晚上8时30分前,音量应控制在60分贝之内。
一旦违反规定,执法部门可没收工具、罚款200元以上。
2.有关“广场舞”的法律法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
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 标准值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如下: 类别昼间夜间0类50分贝40分贝1类55分贝45分贝2类60分贝50分贝广场舞在居民小区发生的扰民纠纷,都可以打110求助。
某些城市制定的相关广场舞“时段”规定,与上位产生冲突。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为准。
全天时段 ,只要广场舞扰民,即是违法行为。因此,广场舞必须遵纪守法。
3.广场舞扰民的公共利益是什么
亲:从法律层面简略的讲(在此与您共同学习),广场舞扰民侵害的是周边居民的“居民休息权”。
就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应受到的处理如下:其一:广场舞扰民,本质上,也是在制造噪音污染。依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以居住为主的区域,白天不能超过55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5分贝,而社会生活噪音的管辖、查处主体是公安机关。
若广场舞分贝超出这标准,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有关部门完全可予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而受害居民也可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第61条规定,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其二: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已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它不问侵权人实施行为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只要侵害了他人民事权益,就应承担法律责任。
在侵害主体上,扰民广场舞者存在构成共同侵权的可能性。即使有广场舞者是路过利用“打酱油”闲暇跳上一支,也并非有效的免责事由。
因此,无论扰民广场舞的场所是公园,还是私家庭院,只要周边居民休息权受侵害,即可起诉寻求法律救济。 另外:要规避广场舞扰民,说到底,还须置于法律视角下去求解,还须当地政府部门要及时采取技术性手段,化解权利冲突。
比如:广场舞的特点是需要一定的空间,可供市民集体跳舞,但由于现在室内公共场所太少,且开放度不够,人们只能选择在室外场地跳舞。 那么,政府应理解和支持市民健身娱乐活动,对在广场舞的噪音标准做出规范之外,也可采取划定区域、设置隔音墙等方法,降低噪音污染。
同时,还应考虑开放室内公共场所,或者鼓励小区提供闲置物业,将广场舞搬到室内……等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市民跳舞健身需求,也可防止噪音扰民及不安定的因素和事件发生,岂不两全其美。
这样应该是我们大家都想看到的最理想的结局。上述回答仅限于我个人认识,仅供您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此回答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并望能得到您的采纳哟,谢谢。
4.广场舞扰民怎么办
我们常说的广场舞扰民,应该指的是跳广场舞时播放超出国家规定的高分贝音乐扰民。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是禁止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市市区公共场所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使用音响器材。“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2、当广场舞播放的音乐达到噪音污染时,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和投诉,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如果公安机关处罚后还不停止,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或者赔偿损失,如果判决生效后还不停止违法行为,就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当我们遇到扰民的广场舞时,一定要用法律手段维权,而不要采取过激的手段,否则受到法律处分就有可能变成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舞蹈知识网 » 管理广场舞的法律法规(广场舞的相关法律法规)